你的位置:首頁 >> 理論學習與思想教育 >> 正文
大興學習之風的動員令
黃葦町
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發(fā)表重要講話?!肚笫恰冯s志社研究員、紅旗出版社原副總編輯黃葦町接受人民網(wǎng)記者采訪時說, 這是習近平同志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就領導干部的學習問題發(fā)表專門講話,對于為什么學、學什么、怎樣學等都作了深刻地闡述,并提出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自覺做認真學習實踐的表率。黃葦町表示,這是對全黨大興學習之風的動員令,對于提高全黨學習水平、提升領導干部素養(yǎng)、促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每個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很好貫徹落實。
一、要善于重新學習,跟上形勢發(fā)展的要求
黃葦町表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已經(jīng)一百多天了。人們都切實感受到了很多方面所發(fā)生的明顯變化。改革在發(fā)力,糾風在發(fā)力,反腐在發(fā)力,要求做實事、出實招,反對空話套話在發(fā)力……廣大人民群眾一樣,對未來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包括領導干部在內的廣大黨員干部,更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治腐,治奢,包括整治“舌尖上的腐敗”,都做到雷厲風行,令行禁止。但也有些領導干部,在中央頻頻出臺的“新政”面前,感到身上的壓力陡增。“適應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適應的一面正在上升”,甚至是“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對于怎樣跟上形勢的發(fā)展,有一些吃力,有一些茫然,也有一些擔心。
他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首先為這些同志指出了消除“不適應”的途徑—— “善于學習”,特別是“善于重新學習”。總書記說,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yè)實現(xiàn)大發(fā)展大進步。這不奇怪。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偉大?因為以往的一切學說都是為了認識世界,只有馬克思主義是為了改造世界;共產(chǎn)黨人為什么偉大?因為他們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幾代人、幾千萬人為了一個共同的政治理想,即建立一個歷史上從未存在過的、能夠造福人民的社會制度而畢生奮斗,從事的都是前無古人的事業(yè)。這就決定了共產(chǎn)黨人必然與學習結下不解之緣,一輩子都要在學中干、在干中學。而中國在過去的30年內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快速發(fā)展,與中國領導人和各級領導干部的學習精神是分不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模式”實際上就是一個學習模式,是一個執(zhí)政黨堅持立足實際、學以致用,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的成功模式,也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向發(fā)達國家學習的成功模式。這既是解開“中國奇跡”之謎的一把鑰匙,也是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活力之源的一把鑰匙。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到今天,也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關鍵時期,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特別來自外部的風險前所未有,對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對我們的開拓前進的勇氣和智慧,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總書記說“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因為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fā)展起來后不斷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學習增強本領。要把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我這個地方黨委面臨的問題,我們的國家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梳理清楚了,并帶著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要解決的問題學習,才能既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增長解決問題的新本領。反之,如果一個領導干部僅有做好工作的愿望和干勁,缺乏知識、缺乏本領,習慣于用老思路老套路來應對,蠻干盲干,即使做得很辛苦,也會事與愿違,甚至南轅北轍。而如果對學習不上心,對工作無所用心,滿足于用空話套話發(fā)指示、做匯報,人云亦云,也越來越難以混下去了?,F(xiàn)在各級領導都形成了一種檢查工作不忽視細節(jié),調查研究刨根問底的務實之風,一個下級領導干部,如果不能對本地區(qū)本部門的情況做到如數(shù)家珍,對工作部署做到胸有成竹,離開秘書準備的稿子就不會講話,必然被時代所淘汰。
二、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政治素養(yǎng)、一種知性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的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有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知識的學習。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jīng)驗學習。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則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
黃葦町指出,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作為人類思想巨匠,每人的著作都是一座寶庫,且各有特點。馬、恩著作的最大特點, 就是那令人折服的歷史和邏輯力量。列寧則是一個高度清醒的理論家和熱情似火的革命家的完美結合。他那巨大人格魅力,可以說躍然紙上。毛澤東則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語言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上,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而鄧小平的深思熟慮、 言簡意賅,一針見血,更充滿了一個曾經(jīng)滄海的老革命家的睿智和成熟。有人說“鄧小平?jīng)]有理論”,只說明對理論認識的膚淺??茖W的理論不都是大本的教科書,而是對事物的本質認識。小平同志的“資本主義也可以搞計劃經(jīng)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jīng)濟”,就是對100多年來所有馬克思主義者都沒解決的一個認識問題的石破天驚的回答??挛鹘鹪谇疤K聯(lián)搞了那么多年的經(jīng)濟改革,始終走不出困局,就是因為在理論上不敢觸動“社會主義要搞計劃經(jīng)濟”這個教條。還有“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今天看來,第一句話向前管了30多年,推動中國擺脫了貧窮。第二句還要朝后管30多年,就是我們擺脫普遍貧窮后也不能搞兩極分化、貧富懸殊。小平同志已經(jīng)逝世16年了,但早已預見到我們現(xiàn)在必須解決的這個大課題。帶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問題,研讀他們的著作,實際上是和歷史巨人的一種心靈對話。從這個高度、這個精神層次出發(fā), 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確前進方向,才能帶領人民走對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而認真學習黨史、國史,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也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能深刻理解我們的改革開放政策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我們還要繼續(xù)深化改革,不斷增強自己改革創(chuàng)新的自覺性。黃葦町說,除了要學習與工作有關的的知識外,總書記還主張干部要學習一些哲學歷史、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知識。這實際上也是做好工作的需要,因為一個人的知識面越寬,考慮問題就越全面,對事物反應就越敏捷,越容易在工作中創(chuàng)新。黃葦町認為,一個合格的領導者的魅力是多方面的,既有長期的黨性鍛煉帶來的人格魅力,也有長期的文化藝術熏陶帶來的知性的魅力。這不僅有利于打開眼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而且在與越來越多的高知識層次的人民群眾的交往中,也可以獲得很多的共同語言和情感交流機會。做為一個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執(zhí)政黨的領導干部來說,這個要求并不高。
三、做樂學、愛學的領導干部
學習好不好,學風問題非常重要。黃葦町說,早在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時,習近平同志就在講話中指出,黨內的學習風氣和學習情況總的是好的,但一些黨員干部和黨組織的學習狀況確實不容樂觀。集中表現(xiàn)在:有些黨員干部熱衷應酬、忙于事務,不勤學;有些黨員干部裝點門面、走走形式,不真學;有些黨員干部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深學;有些黨員干部食而不化、學用脫節(jié),不善學。因此,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學習,要正確把握學習的方向。要明確,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而不是學給別人看的,更不是用來裝點自己的。其實,學習本身就是干部成長的需要。其實,我們有不少領導干部和學科帶頭人,都是從偏遠地區(qū)的農(nóng)家走出來的,有的上大學前都沒見過火車。他們能有今天主要靠三條:第一的得力于勤奮學習考上了大學,同時又懂得珍惜這一受系統(tǒng)教育的機會,所以幾年校園生活下來,從談吐、氣質到眼界都如同換了一個人;第二得力于工作后的勤勉謹慎、毫不放松學習,才能隨著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脫穎而出。第三是得力于對做好自己的工作始終設定很高標準。所以他們從不認為會知識夠用,總有強烈危機感。在他們眼里,學習從來不是“任務”,而是補充自身營養(yǎng)的急需。而這些總感到自己知識和能力不足的人,反而往往成為被壓上更重擔子的對象。因為,一個人越注重學習,他的知識結構和觀察思考問題的方法,就越會超出直接經(jīng)驗的限制;他的注意力,就越不會停留在身邊的個人恩怨和無原則糾紛上,而會投向更廣闊的時空;他的思想境界,更會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他會變得更大氣、更寬厚、更睿智、更成熟,因而也更適合于承擔重任。為什么有的干部只有三十多歲就顯得那樣成熟呢?因為他是天生的領導者嗎?不是,他也會做蠢事、也會犯錯誤,但他善于學習和總結,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黃葦町說,反之,我們也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有的黨員干部,有很強的“自戀”情結,出了問題,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而自己原諒自己的結果,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錯誤。因此,我們說,學習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每個人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固然有環(huán)境、機遇造成的差別,但最重要的差別,還是學習的差別。
黃葦町進一步分析說,總書記還提出,興趣是激勵學習的最好老師。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這一條尤其重要。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誘惑的時代,權力的誘惑,金錢的誘惑、美色的誘惑。特別對于掌握重要權力的領導干部來說,如果隨波逐流,很容易被人的物欲本能所支配,甚至在誘惑下失足。還有,領導干部每天在影響別人,也每天在被別人所影響,包括受到各種有強大世俗影響的價值觀的沖擊。領導干部也是普通人,面對社會生活的巨大反差,也難免有心理落差,甚至會因心理不平衡,做出欠妥的事。要戰(zhàn)勝這些誘惑,靠的是思想,是不斷通過學習凈化自己精神世界。有人說,理想信念之所以可貴,不在于青年,青年時代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理想、夢想、幻想的年代。但是當人們到了中年以后,當很多人的理想已經(jīng)被現(xiàn)實磨得差不多的時候,還能夠堅守一份理想的人,就尤為可貴。列寧說“共產(chǎn)主義者的心至少有一半生活在未來”。怎樣生活在未來?當他的目光能夠穿透社會表面現(xiàn)象而洞察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當他的心中始終充滿著共產(chǎn)黨人的不可抗拒的使命的召喚,他的精神生活永遠是豐富的,是可以擺脫各種本能誘惑,最大程度地完善自我的。
總書記最后說,好學才能上進。黃葦町表示,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這一系列擲地有聲的話,必將把全黨的學習推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