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91_国产精品无码91视频_亚洲清纯无码专区桃色

提升理論工作科學化水平的七個關鍵

發(fā)布日期:2010/11/4 來源:求是理論網-《紅旗文稿》2010年第20期

蔣宏賓 王紅芳  

      提升理論工作科學化水平,是加強新形勢下黨的理論工作面臨的一項緊要課題,事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系統(tǒng)推進,事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吸引力、說服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這也是社科理論工作能否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檢驗尺度之一。立足新的實際,提高理論工作科學化水平,須在遵循科學理論指導、科學制度保障、科學方法推進這一主線基礎上,著力在以下方面深化認識、尋求突破。歸結起來,可概括為七個關鍵。   

      一是“系統(tǒng)定位”:科學認知理論工作的獨特功能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格局中,理論工作所承擔的主要是意識形態(tài)構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決策咨詢等功能,發(fā)揮著文化凝聚、思想引導和理論說明的宏大作用。在黨的建設總體格局中,理論工作著力加強的是執(zhí)政黨自身的思想建設,重在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宗旨,為全黨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提供堅實思想基礎。在宣傳思想工作大局中,理論工作側重做的是社會成員的思想性教育、政治性引領工作,為社會成員認同黨的執(zhí)政理念、政府的政策主張?zhí)峁├碚撜f明、思想支持,起著凝聚人心、政治整合的作用。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理論工作主要是溝通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社科研究成果之間的內在關聯,尋求來自社科界的學術支持和思想闡發(fā)。以上各方面,既重疊關聯,又獨立分設,在不同的領域發(fā)揮著各自的功能。當理論工作作用于某個領域時,既要使主體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又要使其他相關的功能貫通發(fā)力。   

      二是“內在特質”:科學把握理論及理論工作的內在特性,在宣傳思想工作體系中切實發(fā)揮其獨特效用   

      理論工作如何有效開展并切實發(fā)揮效用,取決于多種條件,其中包括理論工作隊伍的數量素質,以及理論工作所依附的平臺載體等,但很大程度上講,它首先取決于理論與理論工作的自身特性規(guī)定。至少包含以下幾條:(1)基礎性。理論是實踐的依據,思想理論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只有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凝聚全黨全社會為崇高的理想和目標而奮斗。(2)先導性。理論指導著實踐,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引領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引領,才能結出思想之蕊、智慧之花、實踐之果。   (3)內蘊性。思想理論工作往往蘊藏在鮮活的實踐和鮮亮的活動背后,特別是它的成效常常不以顯性的方式呈現,而是隱性的、蘊含的,一般不會“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產生作用。 (4)滲透性。黨的思想理論建設貫通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各個方面,社科理論工作又有機融于新聞輿論、主題宣傳、文藝創(chuàng)作、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之中,以滲入的方式展現和提升其他工作的深層內核與思想精髓。 (5)簡約性。理論是實踐的思想結晶,從表現形態(tài)上看,黨的科學理論成果總是高度凝練概括的;但在其深層,則包含著豐厚的理論淵源、思想內涵、實踐依據、群眾首創(chuàng)和邏輯推導等。當科學理論回歸群眾時,必須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理論工作大眾化是一種當然,也是一種必然。黨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社科理論知識和成果無時無刻不在滋養(yǎng)著人們的精神境界。理論及理論工作的這些特性,決定了它也許短期的爆發(fā)力不強,但有著持久的滲透力、融入力;也許現時和局部的作用力不大,但對于未來和全局的指導力、影響力則很強。做好理論工作,很重要的就是要認清這些特性,尊重和遵循這些特性,不斷推進黨的理論體系、執(zhí)政主張、大政方針等,為黨內同志所掌握,為專家學者所認同,為社會公眾所擁戴,使之成為團結和凝聚全黨全社會成員的強大精神支柱和思想力量。   

      三是“目標對象”:科學甄別理論工作的目標對象   

      就宣傳思想工作總體而言,工作對象主要是人。我們常講,宣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而宣傳理論工作則重點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但必須看到,在一些情況下,理論工作的直接對象并不是人,而是社會現實。如社科理論研究,它所關注的主要是經濟社會生活實踐及其發(fā)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黨提出理論工作要關注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但從深層分析,關注重大問題,尤其是重大實際問題,其深處仍然是關注實踐的主體——人。人的實踐,以及實踐中的問題或課題,是理論工作需要直接作用的對象。   

      傳統(tǒng)意義上的理論工作格局,大致分為三大板塊:理論教育、理論研究和理論宣傳。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理論工作的板塊劃分應該依據兩條線索。一是依據“人”的線索,即理論工作所作用的主體,可分為:干部理論教育、黨員思想教育、社會公眾理論普及、社科理論隊伍建設四大塊。二是依據“社會存在”的線索,即理論工作所關注的“思想”與“實踐”,可分為:理論教育與宣傳普及、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科研究和決策咨詢等。一方面,要有效打通黨的理論建設與學界的理論創(chuàng)新、黨內的思想教育與社會的思想引領、社科理論界的科學研究與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等多方面的內在關聯,構建“六位一體”的基本工作格局。包括:面向領導干部的理論武裝;面向普通黨員的理論教育;面向實際領域特別是黨委政府決策的理論咨詢;面向社科繁榮發(fā)展的理論指導和學術引領;面向專家學者的理論研修;面向社會大眾的理論宣傳普及。另一方面,隨著社會思想多元多樣多變,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等的日趨增強,我們必須更加凸顯“以人為本”理念,參照不同對象及其類型層次,重新勾畫調整理論工作的基本格局,以更加注重體現工作對象的多元性、工作內容的豐富性、主體需求的多層性和教育引導的針對性。   

      四是“顯性作為”:積極搭建平臺載體,拓展方法途徑,著力彰顯理論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相比較于實踐,理論往往是內蘊的;相比較于宣傳思想工作其他領域的工作,尤其是媒體宣傳、文藝表演、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等,理論工作更多注重的是自身的內涵而不是表現形態(tài)。要使理論工作提高吸引力、擴大影響力、增強說服力,必須首先提高工作的顯示度,必須通過有聲有色、有形有勢的平臺載體與方法途徑,努力將思想性的內涵充分地彰顯出來。還要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主體需求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拓展平臺載體,以使其中蘊藏著的理論內涵和思想深度更加活靈活現、生動有效地展示出來、傳播開來。如在理論教育中,要堅持理論讀本學習、專題講授、課堂灌輸等傳統(tǒng)方式,要不斷鞏固黨委中心組、黨校脫產輪訓、個人自學、專題調研、農村黨員冬訓、支部黨課等基本途徑,還要積極采用大眾講壇、媒體宣傳、文化熏陶、參觀考察、實踐養(yǎng)成等新的方法途徑,借鑒吸納研討式、互動式、共享式等新的教學手段,同時積極搭建互聯網教育、組織化學習、基地化教學等新的平臺載體,綜合推進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廣泛而有效地入耳入腦入心。   

      五是“剛性約束”:健全完善制度體系,既激勵和約束接受主體,又激勵和約束工作主體,力促理論工作“軟任務”變?yōu)?ldquo;剛性化、硬約束”的硬任務   

      由于理論特質隱性而不易顯示,內涵虛化而不易測量,效果潛移默化而不事張揚,理論工作特別是理論教育工作往往容易被輕視或忽略。我們司空見慣并屢屢提及的一種情形,就是“理論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可要可不要,忙起來幾乎完全不要”。因此,從加強理論工作的實際出發(fā),必須通過硬性的制度約束,切實保障理論工作的應有地位、應有作為和應有效應。要重點建立健全領導干部中心組學習、黨員干部脫產輪訓、黨員干部自學、領導干部調查研究、領導干部上講臺講黨課、黨員干部主題宣講教育等各項制度。從當前工作實際出發(fā),最突出的是應當高度重視并著力加強考學評學制度建設,不斷強化學習考勤、學習檔案、學習通報、學習表彰等制度,探索對理論學習培訓情況的量化評估指標體系,推動學習態(tài)度、理論素養(yǎng)、學習能力、學風文風等成為民主評議黨員、黨內評比表彰、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內容。特別是要把領導干部理論學習情況作為綜合考評領導班子和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形成崇尚理論、重視理論的用人導向。要完善評價激勵機制,使社科理論研究與自然科學研究、宣傳理論工作與宣傳文化工作、通俗理論成果與學術研究成果、理論研究與理論普及等真正實現“同等重要、同等待遇”。   

      六是“形態(tài)轉化”:構筑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探索與形態(tài)轉化中深化認識、提升境界   

      理論不單是書齋文集、教案文牒、典藏文獻、檔案文件等這些固化了的學術成果、思維成果,還有一個用理論指導更加豐富具體的社會實踐的過程。作為理論工作而言,必須自覺順應這一形態(tài)轉化的指向,主動地尋求作為。關鍵是不能把理論簡單地放置于實踐活動本身,而應當密切關注、切實摸準實踐主體的事業(yè)難題、思想困惑和個人需求,用科學的理論體系特別是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武裝其頭腦,提升其認知,指導其行動。這一過程,將會促進黨的科學理論體系真正轉化為社會公眾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和人文素養(yǎng),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政策認知、理性思維和行為舉動,轉化為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理念、科學決策和思路舉措,轉化為生產生活改進、社會文明進步、個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實際成效。   

      七是“績效考評”:既關注理論工作所思所想,又關注其引致的所作所為;既關注理論工作的現時、局部效果,又關注其長遠、全局效應   

      評價理論工作成效,務必摒棄臨時思維、單一指標,而要統(tǒng)籌考慮、綜合考評,辯證處理好三對關系。一是直接成效和間接成效。在社科理論研究方面,既要看產生了多少推進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要成果,又要看這些成果對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對經濟社會實際發(fā)展以及人類文明進步產生的實際推動。在理論宣傳教育方面,既要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是否實現了進機關、進社區(qū)、進學校、進村鎮(zhèn),看理論武裝工作所直接覆蓋的黨員干部和群眾數量,又要看他們在接受教育后,是否能夠繼續(xù)深入學習、堅定信仰、積極傳播、模范踐行等實際行動及其輻射連帶效應。二是短期成效和長期成效。既要看到理論工作在“武裝頭腦、入腦入心”上的即時實效,看是否推動黨員干部和群眾準確把握住了理論體系所包含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又要看到理論武裝工作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方面產生的長遠成效,看能否在更深層次上推動人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自覺地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為實踐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三是局部成效和全局成效。既要看到理論工作對個人思維水平、理論素養(yǎng)、思想境界的提升作用,對領導班子建設、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和黨組織建設的推進作用,對社科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帶動作用,又要從全黨工作大局看到,理論工作在多元中確立思想主導、在多樣中謀取思想共識,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以更好地動員和激勵全體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偉大事業(yè)貢獻智慧和力量的深遠成效。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