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婷婷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91_国产精品无码91视频_亚洲清纯无码专区桃色

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新挑戰(zhàn)

發(fā)布日期:2010/7/6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

陳志剛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89年的風風雨雨。89年后,無論世情、國情、黨情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黨的建設面臨著新情況新挑戰(zhàn)。   

      一、新世紀新階段世情的新變化及對黨的建設的挑戰(zhàn)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雖然和平與發(fā)展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發(fā)生新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tài)勢,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仍占優(yōu)勢,綜合國力競爭和各種力量較量更趨激烈,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給我國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執(zhí)政環(huán)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要培養(yǎng)全球眼光,準備把握全球形勢,提升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能力。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使全球各地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的事件可能影響世界,世界發(fā)生的事件也可能影響中國。生產因素的流動超越國界,全球問題的處理也需要全球各國共同承擔,內與外的界限在一些領域中日漸模糊。這就需要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深刻認識、關注國內國際事件的密切聯(lián)系,統(tǒng)籌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要充分考慮國內問題的國際影響,也要充分考慮國際事務對國內的影響。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既要以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國際合作,化解其對中國的不利影響,也要科學分析金融危機的本質,重新審視我國以往的一些涉外經濟政策,而不能盲目地“接軌”,為我國經濟安全構筑起鞏固的防線。   

      第二,要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擺在突出位置。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密切聯(lián)系,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以加強合作交流為幌子而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圖謀,竊取我國經濟、軍事情報,也要警惕一些國家以治理全球問題為由而干涉我國內政。   

      另外,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也對反腐倡廉建設提出了挑戰(zhàn),需要我們加強國際合作,謹防腐敗分子逃出國門。

      二、國情的新變化及對黨的建設的挑戰(zhàn)   

      新世紀新階段,雖然從總的來看,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但我國發(fā)展呈現了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所有制結構多元化、非公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有些人把公有制斥之為效率低下,指責國有企業(yè)把持壟斷地位,要求搞私有化,否認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許多數據表明,“公有制經濟低效率”的指責是沒有根據的。這些指責者不是糊涂,就是別有用心,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否定共產黨的領導。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不需要共產黨掌權,也不可能允許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是保障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根本前提。   

      隨著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的多元化,社會階層出現了分化,貧富差距分化現象嚴重,近些年來由勞資矛盾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呈現出一種高發(fā)多發(fā)態(tài)勢,這對黨凝聚各階層共識,整合、協(xié)調各方利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以及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觀念,對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形成了很大的挑戰(zhàn)。改革開放以來,貪污腐敗之風來勢兇猛,這固然與制度不健全、監(jiān)督不到位有關,也與一些黨員喪失宗旨意識、黨員意識、理想信念,把市場的原則當作自己立身處事的原則密切相關。就全社會來說,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西方的價值觀念也滲入我國,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受到沖擊,我國也出現了資本主義國家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泛濫的現象。近些年來,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既不懂西方的歷史,也不懂中國的國情,鼓吹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權、憲政等價值觀念是普適觀念,掀起一股熱潮,要求中國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制度。這些思想也滲透到黨內,為一些黨員干部所接受。這對我們黨加強馬克思主義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新價值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黨情的新變化及對黨的建設的挑戰(zhàn)   

     89年來,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數量和結構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黨員總數53名,其中絕大多數是知識分子。此后,由于強調工人成分的重要性,工人黨員比重迅速增加。1927年時,黨員總數57967名,其中工人占50.8%,農民占18.7%,知識分子占19.1%,其他占11.4%。1927年大革命失敗是轉折之年,黨員人數銳減,黨的工作重心轉入農村,農村黨員人數開始劇增。1928年黨員總數4萬多名,工人占10.9%,農民占76.6%,其他占12.5%。   

      1949年新中國誕生,黨員總數達到448.8萬名,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83%,其中工人占2.5%,農民占59.6%,軍人占24%,其他占13.9%。此后,黨員人數快速增加,工人黨員比重也有了比較大的增長,特別是文革時期,要求擴大黨的組織的工人成份。1978年,黨員總數3698.1萬名,工人占18.73%,農民占46.94%,軍人占6.89%,其他占27.44%。   

      改革開放以后,黨員人數迅速增長,雖然從總體上工人、農民黨員仍占多數,但其比重已呈下降趨勢;而與此同時,機關干部、企事業(yè)單位管理人員和專業(yè)技術人員中的黨員比重快速上升。進入新世紀后,黨員結構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非公企業(yè)主的入黨問題。2001年江澤民“七一”講話指出,非公企業(yè)的優(yōu)秀分子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鞏固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打破了1989年以來對于非公企業(yè)主不能夠入黨的規(guī)定。2003年進行了試點,共吸收226名私營企業(yè)主入黨。此后,全國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員人數快速上升。2006年,黨員總數7239.1萬名,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員人數達到286.3萬人。2008年,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593.1萬名,占總人口的5.53%,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員人數達到358.2萬名,其中工人163.5萬名,管理人員及專業(yè)技術人員194.7萬名。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799.5萬名,比上年凈增206.5萬名。   

      概括地說,近年來,黨員的數量和結構呈現出以下特點:

      1.數量龐大,發(fā)展速度快,從1978年到2009年,年均增長132萬;

      2.年輕黨員人數增多,35歲以下的黨員約占1/4;

      3.女性黨員人數增多,約占1/5。

      4.大專以上學歷的黨員增多,約占1/3。

      5.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員人數快速上升;

      6.黨員流動性強。

      另外,由于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發(fā)展和允許非公企業(yè)主入黨,黨內也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   

      這些變化一方面表明了,黨組織的覆蓋面越來越寬,黨越來越有吸引力,具有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優(yōu)點。但是,另一方面,這些變化也給我們黨的建設提出了新挑戰(zhàn)。蘇共擁有20萬黨員的時候,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擁有200萬黨員的時候,戰(zhàn)勝了希特勒;而擁有2000萬黨員的時候,卻失去了政權。之所以出現這一現象,與蘇共黨員的質量無疑有重大關系。這個實例告訴我們,不僅要“建黨”,有數量,更要“黨建”,有質量。否則,黨就會喪失戰(zhàn)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對于流動黨員,這些年來,通過探索“樓宇黨支部”等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由于黨員來源的多元、黨員身份的變化、黨員收入的差異,等等,客觀上使得黨員的思想狀態(tài)、認知感受、價值認同變得更加復雜,黨整合黨員思想認同的難度加大。這不但需要加強思想建設,探索新的學習方式、手段,而且要加強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組織機制、手段。   

      另外,由于網絡化、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手機已經成為人們進行學習、交流、組織的一個重要平臺。中國網民已經突破4億,黨員網民也不在少數。黨應該盡快適應這一快速變化的需要,充分利用新興科技手段,切實推進黨的各項建設。   

      總的來說,我們黨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刻把握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世情國情、黨情,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永葆先進與活力。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建室)

打印本頁 導出pdf 關閉頁面